2024年2月21日,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工一支部书记彭媛老师带领学生“创梦星火”团队前往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青少年非遗传播基地,与南昌市文化馆王永鸿主任进行了深入且前瞻性的交流,旨在探索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促进学生团队的双创活动并加强双方合作。
非遗的商业化策略成为本次交流的核心议题之一。以南昌瓷板画为案例,双方深入探讨了民俗、艺术与市场效应的结合路径。通过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文化旅游项目以及相关周边商品,例如与滕王阁IP的跨界合作,拓展了非遗的商业边界。同时,借助线上短视频和直播的传播力量,以创新的方式提升了非遗的市场影响力,实现了非遗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和谐共存,这也为学生团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实践平台。在非遗传承方式上,双方达成了共识,即打破传统团队的限制,构建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传承体系。一方面,依托专业的非遗知识体系,以易于大众理解的方式普及非遗文化;另一方面,利用线上平台建立传承人展销窗口,促进非遗产品的流通与传播,使非遗文化真正焕发新生。这一体系的建立,彰显了校企合作在非遗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其中,基于“发现非遗之美——跟着课堂去实习”公益课堂,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资源和文化馆的硬件软件设施,实现了非遗教育的广泛普及与深入渗透。同时,双方商定进一步合作,建立志愿者工作站点和电商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机会。
南昌市文化馆是国家一级文化馆、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2021年5月,南昌市文化馆与南昌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合并,成立新的南昌市文化馆,并增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要职能包括组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编撰交流刊物、进行文化艺术调研和理论研讨,以及开展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以计信学院师生为核心的“创梦星火”团队,近三年来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乡村振兴”领域的文化科技创新。依托电子商务专业和江西农业大学的丰富资源,致力于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商业化进程。
此次江西农业大学与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交流,是在党建引领下,高校与文化场馆在非遗传承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展望未来,通过整合高校的学术资源与场馆的实践平台,双方有望共同构建起一个集传承、创新、推广于一体的非遗生态合作体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学生团队的双创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

